为把握高考命题方向,探索化学复习策略,提高化学复习效率,优化课堂教学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。3月1日上午,化学教研组在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开展了“把握高考方向,优化课堂教学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教研组组长黄彬彬老师主持,全体化学组教师共同参与,曾加华校长也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。
活动第一个议程,由曾加华校长发言,他勉励化学组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,发扬优良传统,发挥青蓝工程作用,做好传帮带工作。他要求各位化学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,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,联系前沿科技、生活生产实际,基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案,让实验活动真实发生,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记录、反思、交流及总结,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,推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落实。同时,要做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,让化学学科教学更具形象、生动、有趣,使课堂生动深刻、高效、充满活力,让学生课前期待你的课堂,课中享受你的课堂,课后回味你的课堂。
活动第二个议程,由省学科带头人、特级教师黄云鹏老师进行《“四新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高考备考策略》为主题的校本培训。他分别从高考命题特点、复习备考策略、优化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新高考化学命题方向、备考模式及课堂教学理念。他认为高考命题遵照“价值引领、素养导向、能力为重、知识为基”的要求,考查内容不再只是针对学生拥有知识的多少及深浅进行考查,而是在必备知识的基础上,对核心价值、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查要求。备课组要深入学习研究《高考评价体系》和学科课程标准,明确新高考命题的方向、特点,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要发挥集体智慧研讨如何优化课堂,真正培养培养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【高考命题特点】
◆试题通过合理创设情境,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。考查知识的“应用性”,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,考点知识都是课标要求内容。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,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,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、深入探究,发现新问题、找到新规律,有效降低“死记硬背”、“机械刷题”和“题海战术”的收益。
◆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,呈现出“无价值,不入题;无思维,不命题;无情境,不成题”的典型特征。用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材料、新情境、新问题作为背景材料,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提高, 读文本(信息的输入与整合)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、依据与来源。
【复习备考策略】
1.有限的时间解决有限问题,要求精准;-----合理规划
2.把事情做到极致(精时、精题、精心);-----规范提分
3.把学科思想、解题模型、解题思路教授给学生;-----重分析、“轻”知识
4.构建知识线,训练逻辑线; 编织知识网和逻辑网;
5.有思维价值的靶向清除课和滚动式的巩固复习。
【优化课堂教学】
黄云鹏老师认为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——从知识的传播者到生命的点燃者”。课堂教学要把知识讲深讲透,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到位才能做到活学活用。以情境化教学建立起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关联,让学生在“知识—情境—知识”的“拆解”与“还原”中提升思维能力,从“解题”走向“解决问题”;实施探究式、开放性教学,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空间,以开放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改变寻找“标准答案”的思维定式,从基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、题型套路总结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。
通过本次主题教研活动,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,也为高考二轮备考指明了方向,让各位老师都受益匪浅,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,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。作为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教育实践者,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追求,更得有脚踏实地的行动,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!
供稿:教务处、化学组